“被分到低分班后,高分同学先吃饭,我们站着多读10分钟”,卷麻了的高中生,寻求转轨自救......
从晨读的“评分制度”到无处不在的监控;从无休止的作业到心理健康的忽视;从唯分数论到“多考一分,挤掉千人”。文中这些学生的故事不仅是个体的困境,更是体制内高中生的缩影。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家长和学生转变赛道,另辟蹊径。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佼佼者是否优势还在,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当下孩子的教育?从下面几位学子的故事,让我们一瞥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全文共 7507 字
阅读约需要 19 分钟
最近的一些教育热点新闻越来越魔幻了,令人细思极恐的是,不少事件发生在重点学校:
9月2日,上海中小学开学首日,也是上海今年第49个高温日。烈日炙烤下,某中学的学生们在所谓的“体锻课”上整齐列队,一站便是半小时有余。突然,队尾一名男生无力地倒下,周围的同学却只是围观,无人伸出援手。一名女老师背对着事发地点,似乎对这一切浑然不觉;而另一名男老师闻声赶来,却只是漠然走过,未有任何行动。
9月10日,山西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因晚上11点10分左右上厕所,被记严重警告处分一次,按“重大违纪”扣除班级本月德育考核成绩5分,并自费打印“自我认识”1000份,分发至各班、各宿舍及各处室。在这篇“自我认识”中,赫然写着,“晚上上厕所……令班级蒙羞……是个自私的行为”。
12月6日,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作业熔断制”,建议家长若孩子作业至23:00仍未完成,可让其停止,次日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无需补做。这一举措,似乎将减负的重担悄然转移到了家长肩上。
12月16日,成都某高中“为激励学生”,为“考试中表现优秀、进步明显的高中学生”在食堂特设了“学霸就餐区”,不仅提供精美的膳食,还摆上了显眼的标识。
▲ 成都某高中在食堂设“学霸就餐区”|网上图片
幻灭
“学校老师似乎总在不经意间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体制内的高中,往往过于功利,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仿佛只将高考的一本上线率视为唯一的KPI。我深感自己仿佛成了学校提升声誉的机器。”
▲电视剧《你好,旧时光》剧照
说这话的17岁江西女孩名叫Zoey,她所读的高中是当地的一所老牌名校,早在1978年就被评为首批省重点,约有4000余名学生、70个班级。
中考考到重高,春风得意的Zoey起初对高中生活满怀期待——《少年派》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你好,旧时光》里纯真懵懂的青春,给了她瑰丽的幻想。
▲ Zoey 作为活动主创在致极学院圣诞节活动中给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这或是因为她不曾刷过豆瓣上的剧评:
“这怕是个假高中” ;
“设定太悬浮”;
“不接地气,不真实”;
“高中生活太脱离现实了啊”……
▲ 电视剧《你好,旧时光》剧照
骨感的现实给了Zoey当头一棒,“我认为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但殊不知这又是我另一个噩梦的开始”。作为未成年人,她的作息却堪比互联网大厂里996、永无年假的职场人:高一便步入‘大小周’的循环,每日清晨7点10分踏入校门,直至夜幕低垂的10点半方能归家;寒暑假更实行托管补课、赶超进度。
“自从校领导去了衡水取经,一回来整个学校大改革。早上到校的晨读变成站着读,把书举很高。学校还会派人来评分,读得不够大声就给你打低分,到用餐时间别的班去了,低分班就再读10分钟。如此晨读,真能助力知识铭记于心吗?”
▲ 衡水某高中的“高效早读”|网上图片
规训的,不止时间,还有空间。
Zoey的高中,除厕所与宿舍外,走廊、死角监控都无一遗漏。每间教室更设三枚‘天眼’,其一更可令老师远程监控,随时喊话。自从这颗监控装好,我们晨读时哪个班的谁谁谁没站起来,教导主任就可以随时随地喊你名字。”
“体无完肤”,回想起在体制内高中的日子,Zoey只能如此形容。在缺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环境中,学生往往被限制在晨读晚修、周考月考、期中期末的循环中,缺少了展示个性和兴趣的空间。耳边充斥的只有成绩、成绩和成绩。
▲ 早已有厂商将人脸识别融入监控系统,研发“AI班主任”|网上图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执行院长黄胜利曾在致极学院主办的“2024未来教育论坛”上分享过他14岁儿子和自己说的话:“爸爸,现在我特别讨厌上学。我感觉没有自由,没有自我。老师都是在固定时间,教固定内容,像监狱一样。”
在黄胜利看来,“我儿子的故事,不是孤例,他代表着国内千千万万、大量的学生”。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在致极学院做主题演讲
对此,青岛女孩Wendy深有感触。和Zoey一样,她也曾被那些天马行空的电视剧种草了高中生活,“初中时我还有点希望,到高中时候被摧残得不成人样。”
Wendy读的是当地一所“名重齐鲁学界”的百年名校,省重点高中,省规范化学校。规范化学校给学生制定的规范也巨细靡遗,迟到早退、作业缺交、垃圾没丢,凡此种种,都有对应分值。
对此,刚入学的Wendy“很害怕很紧张,一直做得非常模范”。然而,学期末时她愕然发现,记分制度形同虚设,不过是校方用来恫吓学生的手段,那一刻,她恍如大梦初醒,“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 Wendy 在致极学院创新创业PBL路演中宣讲自己的项目,并获得最具价值项目小组
有好班就有差班,学期初,学校宣布每班吊车尾的5名学生将被分配至较差的班级,但后来发现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实施。又一个意识到“被耍”的真相时刻。
“我感觉很迷惑,所有规则都不是为了规则执行本身,而是一味传播焦虑和危机感。”压抑、幻灭,Wendy觉得自己陷入了黑暗,她反复请假在家,但进校门前有多快乐,一进校门就有多压抑。
因为不让带手机,学校里安有固定电话亭,每次下课,一堆人拿着电话卡排队在那里哭,“前一个人打给妈妈边哭边说我想回家,后面那个人站着等着,也跟着哭。” 一时间,不知道是监狱更像学校,还是教育更似囚牢。
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或......
致极第二届学子Freeman目前在英国利兹大学就读,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中生活,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成绩好,他曾被指定为班长,然而因言辞不够得体,最终被老师撤职。
“班主任警告我,当班长帮老师干事,或者以后帮家长办事,到公司帮领导办事,一定要做到只长耳朵不长嘴。”
转轨国际教育后,两厢比较,他把差异归结为教育核心目的之别:“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总是自觉会不自觉青睐听话懂事的孩子,你真正能发展出什么技能、能学出什么来,有什么颠覆性的想法,并不是他们首先关心的事情。”
▲致极学子Freeman:以前我的话痨不招老师喜欢,是致极为我的大嗓门搭了舞台
对于听话懂事,上海女孩Fiona心领神会。上高中前,她一直都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从没翘过课,哪怕生病了也坚持上学”。但这并没有令她一帆风顺,她的初中生活甚至堪比校园霸凌电影《少年的你》,像每一位亲历者一样,身体脱险了,心理却还在发炎。
年少的她也曾伤害自己,无非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击回去,也不知道该如何排解“为何是我”的愤懑。所幸,她考入了市中心某所百年名校,既是市首批重点中学,亦是首批实验性示范高中,但不曾想这竟成了她自己形容的“劣化”的开始。
她的高中没有“作业熔断制”。每晚七八点到家后,她即刻投入作业中,常常熬至凌晨三四点方能完成并入睡,这成了她的日常。“我只得睡两个小时便匆匆起床上学,以至于课堂上也昏昏欲睡。”
▲ Fiona 在致极学院元旦送祝福视频中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作业越来越难,作业时长越来越长,是全国中小学生的普遍困境。按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它年级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而当下所谓的“作业熔断制”恰恰凸显,小学生9点前写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身体透支、自信崩塌,让初中的噩梦乘虚而入,双重压力叠加,Fiona最终休学。近年来,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青少年的厌学率已达到13.3%,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厌学率分别为17.2%和11.5%。
此外,广州地区拒绝上学的中小学生占比高达22.5%,而进入高中后,拒学行为的检出率更是高达37.6%。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厌学、休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但显然没能撼动升学率的神圣地位——甚至,“弱一点的”学生休学退学有利于整体升学率,也是一笔不言自明的账。
▲电影《垫底辣妹》剧照
休学在家的Fiona养了一只猫。当Fiona再一次伤害自己,把擦去血迹的纸巾藏在枕头下,那只猫把纸巾拖出来叼给了她的母亲,“为了我的猫,我没有再这样做。”
孩子手腕上的血腥图腾,是许多家庭失序的起点。在医学上,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常见方式包括切割、咬伤、烧伤等,常与抑郁、焦虑等联系在一起,高发于青少年人群。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检出率为22.37%。
然而,众多隐秘的失序现象,在公众视野中依然鲜有提及。哪怕大家都能从教学楼走道上安装的防护栏杆和仅能打开一道小缝的窗户上发现端倪。
▲电影《少年的你》剧照
“有时候,我会想,我要跳下去,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跳下去”,17岁的绍兴女孩Cici没有用自伤去换取自由,但大地对她的神秘引力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Cici的求学之路无疑是邻里间孩子的楷模,从小便在体制内名校一路成长。
但中考进了重高重点班后,第一次期中考全班倒数第二,让Cici“有种从头部掉到尾部的落差感”,越焦虑越不想学,整个高一她就陷在了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中。
到了高二,恶性循环总算被扭转,Cici一步步考到了年级前150。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可以再前进一点,压力一点点累积。
“高二时,我爸妈让我很压抑很压抑,母亲总是念叨,‘你为什么不能再多努力一些呢?瞧瞧别人,都那么拼命,你怎么就不能呢?’”
▲ Cici 在致极学院师生团建中绽放笑颜,并且Cici现已收到QS排名第13位的墨尔本大学录取Offer
“我不想待在家,我不想再跟他们继续那样,我觉得我会疯,我妈也会疯”,亲子冲突剧烈爆发时,向死的念头也最为强烈。但是,当审判的聚光灯投向个体的懦弱与亲子关系的薄弱时,教育的丛林法则与社会的优绩暴政却悄然隐匿于幕后。
▲ 致极学院的课程体系和素养模型,比起学术能力,致极更看重学生的内驱力,创新力,学习力和领导力的培养
致电垂询致极招生中心:
19542818804(微信同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码即可添加微信
教育的另一种想象
对体制内高中和应试教育的批判早已汗牛充栋,当然,也不乏真诚坦率的捍卫者。事实上,这里蕴藏着两个关键的问题。
其一。如果这四个女孩——Zoey、Wendy、Fiona和Cici——在升入高中时,顺利成为体制内重高的顶流,她们会否有另一番图景?
其二。压力与超越间总有着微妙的张力与平衡,压力会让人成功,也会让人崩塌。施压者(家长、学校、社会)退得不够多,或许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但承压的学子若轻易放弃,会否错过了最盛大的潜能绽放?
然而,只需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这两个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第一,教育不应作为筛选;
第二,压力不应来自外部。
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致极第三届学子Ethan,对此深有体会。这位浙江男孩在掐尖的教育体系中一路高歌猛进,考入重高,剑指浙大,但在应试教育的修罗场中,“考不到第一”的他突然陷入了什么都无所谓、举目尽皆无意义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这样读书了,有什么非如此不可的理由吗?”
离开体制内高中,他转轨到向着国际教育摆渡的致极学院,才解开了“为什么学”的死结——为自己学,纯粹因为想学。他最喜欢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白彤东老师在致极开设的《中国哲学》课,“学习哲学的我,并不需要成为什么伟大的哲学家,而只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致极学子Ethan,目前哥伦比亚大学在读
Fiona休学前的感受与Ethan如出一辙,“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我内心逐渐被一种空虚感填满。我开始质疑:我努力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在崩溃的那一刻,她也幡然醒悟,“在高压之下,我们已经遗忘了学习的热情初心,变成一具学习机器。”
事实上,文中另三位女孩的心路历程与Fiona不谋而合,这也令她们最终在去年9月相逢在致极学院,命运的轨迹开始交织。
虽然都对传统高中幻灭、失望,但同时,她们也都有着体制内学生的特质——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正如杜威所强调的,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或许,这不是体制内高中生的专利,而是如教育学家杜威所言,“儿童因为没有兴趣,所以视求学为困苦的事……儿童决没有不喜欢求学的,因为好学正是儿童的天性。”
当被问到在致极求学近一学期的体验,出现了奇特的合唱——当Fiona说“一切都挺好的”后,另三位在场的女孩接力般地说“我也觉得”。
Zoey补充:“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有了充足的睡眠,甚至感觉上学也很好玩。以前上学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甚至觉得学校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但在致极不会,即使有门课学烦了,也不会害怕学校,还是很想来。”
▲ 致极学院
“上得蛮开心的”,是另一个四名女孩或点头或应和的一致感受。这也反衬了她们此前在体制内高中经历的共性,在诉说彼此故事时,她们也时常互相补充彼此附和。
当然,不论是这四位女孩,还是学长Ethan、Freeman,都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颇为开明。虽然亲子间也有分歧与纷争,甚至争吵与对抗,但这些父母都在应试压力压塌自己的孩子前,选择“多退一步”,站到孩子这一边。他们凭借一定的认知与资源,能够洞察、思考,并勇于为孩子探索不同的教育路径。
正如Zoey从体制内向致极的转轨中,母亲是关键的助力:“在我最难熬的时候,妈妈已经想好要送我来致极。当时参加开放日觉得致极是特别符合我教育理念的学校,能来读书还挺不错的,我妈也很支持我。 这次我丝毫不害怕了,我满怀期待,我觉得我将会在这里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
后记
去年,我采访了致极学院第三届的几位学子,也都有着体制内外教育模式的双重经验。他们无一例外,来到致极重启学业,也重启人生。当时,我写下,“如果成长注定是一道伤口,孩子们正在学着给自己止血,但大多数传统教育却在拼命撒盐。”
时隔一年,很遗憾,去年的断言仍旧适用。致极这一届学子里,又有了许多从体制内高中转轨而出的学生,如本文中的Zoey、Wendy、Fiona和Cici,她们性格鲜明,有独立主张,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也富有批判精神。
▲致极学院2024届学子风采
致极学院创办人肖知兴曾在一场对谈中发问:“为何要把孩子四分之一的生命放进考试机器碾压?”事实上,这个社会里的大人大多也知道答案,但大多数人要么甘当鸵鸟,要么有心无力,或是在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里把教育视作生意。
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把“出生”(birth)视作“足以拯救世界的奇迹”,因为每一个新生命都有孕育独一无二新事物的潜力。当那些原本鲜活、充满个性的年轻生命,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被无情地磨去了棱角,最终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我们是否正在不经意间,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本可能改变世界的奇迹?
本文作者 | Roy
致极学院寒假探校来了!
想现场体验致极学院氛围?
想了解招生面试细节?
即刻预约、咨询
致极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根基和世界视野的未来企业家”。学生第一年在上海完成本科一年级的博雅课程学习,后三年在国外大学学习。其中,致极与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签订转学分协议。第一年所获学分可以全部转至国外学校。学生完成学业后,最终将由国外大学授予学历学位。
致极为你提供一条直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名校的“留学直通车”!
美国合作名校:
乔治城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
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
福特汉姆大学 Fordham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Georgia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旧金山大学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圣路易斯大学 Saint Louis University
克瑞顿大学 Creighton University
朱尼亚塔学院 Juniata College
瑞吉斯大学 Regis University
英国、爱尔兰合作名校: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名校: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蒙纳士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西澳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奥克兰大学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想要了解致极更多资讯、加入粉丝社群
您可关注公众号「致极未来企业家」
声明:根据相关法规,本文需标为广告,文内相关服务由致极学院提供。